近年来,为更好地服务“两个健康”,帮助民营企业化解涉法涉诉纠纷,淮安市委统战部、市工商联发挥职能优势,创新探索利用社会力量特别是商会优势,积极加强与涉法部门的对接协作,深入推进“商事纠纷商会调解、商人纠纷商人调解”,构建商会商事调解工作机制,做优非公企业法律服务平台载体。
图为2024年1月19日,省工商联党组成员、副主席李晓林和市政协副主席、市工商联主席张惠扬共同为淮安商事商会调解中心揭牌
完善调解组织体系
在全市建立“1 7 n”三级商会商事调解网络:设立市级调解组织——淮安市非公企业人民调解委员会和淮安市商事商会调解中心,在7个县区工商联建立商会商事调解中心,构建上下联动工作体系,在各级商会组织设立调解工作室。全市建成基层商会调解组织48个,市直商会调解组织实现全覆盖,并实体化运行。
健全诉调衔接机制
市工商联和市法院加强配合,明确诉前委派调解的适用范围、流程规范,实现诉调高效有序衔接。在工商联设立调解委员会办公室和非公企业巡回法庭,对于调解不成的案件,就地转入巡回法庭,进一步提升商事案件调解质效。
图为2024年2月1日,市委常委、统战部部长吴晓丹到淮安市宿迁商会调研商会商事调解工作
加强调解队伍建设
在全市各商会中建立由法律工作者、商会负责人、企业管理专家等组成的调解员队伍,常态化开展调解员培训工作,邀请法学专家、知名调解员等对调解员进行培训,提升调解员业务能力水平。定期对商会调解组织和调解员进行考核,根据调解绩效,及时调整调解员队伍。
完善源头化解举措
围绕商事审判和商会商事调解中发现的企业涉法风险,主动赴企业开展“啄木鸟”点穴式法律体检,先后为共创草坪、江苏百斯特等80余家在淮企业开具“法律处方”,梳理排查风险点830余个,相关工作经验入选全国工商联法律服务创新案例。与市司法局合作,联合开展“百所进千企”法治体检活动,为企业提供全面贴身“法治体检”和相关延伸法律服务。
建立特色调解组织
成立全省首家第三方民商事调解组织——淮安市淮安区东南民商事调解中心,打造“公益 市场”民商事调解新模式;在淮阴区王家营街道营中社区创设“美街美铺微商会”,遴选热心商户及部分五老人员担任“微商会”会员,涉本社区商户矛盾纠纷调处由“微商会”牵头,在调委会指导下,组织评议调处,化解矛盾纠纷。
图为2023年11月3日,市委常委、政法委书记周青,市政协副主席毕丰书到淮安市宿迁商会调研商会商事调解工作
通过商会商事工作的开展,一是增强了民营企业调解意识。精准对接民营企业法律诉求,建立完善的诉前、诉中、诉后调解对接机制,强化企业的法治意识,帮助企业防范化解经营风险,让民营企业增强了对法律法规的知晓度、法治精神的敬畏度、法治实践的参与度,提高了运用法律手段化解纠纷的能力,促进了企业持续健康发展。二是提升了涉企纠纷化解效能。通过各级商会调解平台和法院等涉法部门的互联互通,提升了商会调解服务和协同治理功能,实现了案结事了人和,提高了调解的便捷性和实效性,推动了民营经济领域矛盾纠纷多元化解,使商会调解成为化解民营企业矛盾纠纷的“主渠道”,构建法治化营商环境的“助推器”,促进了中国特色商会调解组织建设。2021年以来,全市各级商会累计参与调解案件400余件,调解成功率86%。三是打造了民营经济统战工作品牌。通过创新构建广覆盖、全方位、规范化的商事调解工作机制,探索形成了民营经济统战工作服务社会治理体系和社会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新路径,打造了民营经济统战工作特色品牌。去年,淮安市非公企业人民调解委员会被全国工商联表彰为工作突出的调解组织,商事调解案例入选全国工商联“百佳商会调解典型案例”、全省“民营企业产权司法保护协同创新实践案例”,经验做法被中央统战部《每日汇报》专题报道。